11月24日上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与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生阅读优秀图书索引”新闻发布会暨学术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国内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处长田敬诚、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欧阳谦、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分会主任李玉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中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王子舟教授,著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
据悉,这是我国首个含书量大、涵盖范围广、集智能与大数据为一体的服务于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库。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于2016年开始研发。华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由莫雷教授领衔,汇聚了国内心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馆学、出版界等领域,包括王子舟、袁琳、黄鹏等图书馆学权威专家,卢晓中、陈金龙等教育界权威专家,潘少平、周晴、姚磊等出版界权威专家,组成高校专家队伍研发该系统。
权威专家团队从国内近十五年出版的200多万种图书中,选出约20万种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类图书进该库。其中中国图书127701本,外国图书61316本;小学低年级适读图书46017本,小学中年级适读图书36579本,小学高年级适读图书37527本,初中适读图书41345本,高中适读图书27446本,囊括了科普通识、国学传统文化等20多种主题内容。入选图书从“类型”“主题”“适合年级”“培养目标”等8个维度进行分类,每本图书可获得共10个位次的编码,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编码维度检索出各种图书。同时,特别设立“中国传统文化”类目,共有7800多种书目,分为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汉字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医、宗教哲学六大类,
该索引以《中图法》(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基础,根据中小学生阅读的特定需求,专家团队研创了“中小学生成长阅读图书分类法”。按照思想性、权威性、目标性、科学性、趣味性、经典性、均衡性共七个选书原则,根据出版社、权威作家、所获童书奖项、童书品牌、出版时间、著作形式、权重比例七个选书导向,选出贴合中小学生思想、生活和实际的书目,以帮助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前,国内校园阅读推进面临的“难知、难管、难导”问题,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适合中国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阅读的优秀图书索引。作为“全民阅读”和“校园阅读”的基础性工程,“中小学生阅读优秀图书索引”致力于为儿童青少年分类分级精准推介阅读书目,实现“为读者选书、为书选读者”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构建学生阅读的各种平台,而且能够服务于教育部门的阅读推广和图书推介等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选购提供指引和参考,同时为出版界出版提供风向标。
此外,“中小学生阅读优秀图书索引”系统对接中国与广东省脑计划,可以建立儿童青少年阅读与脑机能发展的动态大数据库,从而研究阅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尤其是脑智发展影响的重大科学问题,该问题目前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而难以解决,能实现学科前沿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莫雷指出,目前我国推进中小学生阅读还存在课外阅读偏少、图书质量良莠混杂、许多好书无法进入学生和家长的视野等问题,此次发布的索引系统能够为推进校园阅读提供助力,有利于建立分级分类图书系统,同时可以构建中小学生阅读与发展的动态大数据,研究重大学科问题,实现科学全面突破和创新。
莫雷表示,索引系统目前用户主要针对单位,学校通过索引搭建中小学成长平台,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录入信息,可以把学生的阅读信息和发展信息联结起来,还可以分析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广州市作为先行城市已经起步,希望能构建全世界第一个青少年发展的大数据平台。”索引系统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系统,由华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工作组负责该项目的日常工作。
据介绍,为了促进校园阅读,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与星耀悦产学研基地研发了“优秀图书导读系统+学生阅读管理系统+阅读素养提升系统”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学生成长阅读平台”。该平台的“中小学生阅读导读系统”与“中小学生阅读管理系统”两大模块,就是根据“中小学生阅读优秀图书索引”为核心构建起来的。
该项目自2016年年初启动以来,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和部分高校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2017年教育部正式采纳了“中小学校园阅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咨询报告,充分肯定了以该索引为核心部件构建“互联网+学生成长阅读平台”的应用价值,认为“建立学生成长阅读平台是推进校园阅读的有效途径”。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部署首批110所中小学进行推广应用,预计到2022年将阅读平台推广至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同时,广州中小学智慧阅读也被写进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后的图书索引系统试点范围将从广州扩大到珠海、澳门等地,再面向全国推广至相关领域,实现起步珠三角、推至大湾区、辐射全中国的战略目标。